阳光在线

缺乏技术指导及转诊机制社区精神病人不能及时确诊

◎现状
缺乏技术指导及转诊机制社区精神病人不能及时确诊
本报记者晁彤彤
   
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我市精神病人大多在家治疗,缺乏专业指导和畅通转诊机制,导致社区精神病人不能及时发现和确诊。而目前我市城区有两所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,没有区县级精神病专科医疗机构。从社区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及时发现病情显得尤为重要。

在我市城区这3000多名重性精神病人中,通过入院建档的623人,建档率仅为33.8%,规范管理率为20.3%,病情稳定率为72.3%。据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卫东介绍,区疾控中心承担精神病防治的督导和培训,处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负责精神病人的社区随访服务。大多数精神病人常年在家服药治疗,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畅通的转诊机制,社区精神病人不能及时发现和确诊。病人建档率、规范治疗率、病情稳定率都成为问题。“另外,患者家属没有看护技术培训和心理辅导,也没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管理和护理。有的患者甚至肇事肇祸威胁市民安全。”李卫东说,唤起全社会对精神病人和家属的救助和支持也很重要,精神病人家庭因病致贫现象严重,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压力大、生活困难,生活质量差,需要得到关爱和帮助。

记者走访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和市精神病院时了解到,精神类疾病的多发季节一般为春秋季,两家医院为精神病专科医院,接受社会病人,在春秋季节,有的科室病号较多。“精神疾病治疗时间长,容易反复发作,精神分裂症等部分精神疾病致残率高,患者社会功能缺损,入院的职工、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能够报销,为患者减轻了不少负担。”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副主任医师赵燕告诉记者。

据泰山区疾控中心慢性病科主任孙永合介绍,该项行动前期将对精神病人家庭、基层医务人员技能、社区干部对疾病认知程度进行调查,下一步通过进社区宣传,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,提高基层医生和社区干部的技能培训,增强社区支持,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水平,“让精神病人的状况在社区一层就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就诊,减少社会摩擦。”孙永合对记者说道。